腐乳是用霉菌做的,会致癌吗?提醒:三种人最好少吃腐乳!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领土跨度大,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饮食差异也大不相同。
例如,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条…然而,在南北饮食差异的前提下,有一种食物得到了一致好评,那就是腐乳。
纵观中国地图,你会发现南到广东,北到黑龙江,各地或多或少都有吃腐乳的习惯。
腐乳本身的味道并没有辜负我们,颜色诱人,味道咸鲜,尤其是吃米饭或面条时,更不用说有多香了。
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即使是南北一致好评的腐乳也受到了极大的质疑。
腐乳是用霉菌做的,会致癌吗?
这个问题也是健康界普遍质疑腐乳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腐乳本质上是一种发酵食品,需要通过霉菌发霉。在这个变质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所以会有致癌的风险。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偏见的。一方面,大多数腐乳是在无菌化工厂环境中生产的,使用的细菌也被严格培育出来。即使经过发酵过程,也不会产生可能致癌的毒素,影响我们的健康。
另一方面,发酵后,腐乳通常进入腌制过程,腌制过程中加入大量盐,这也相当于杀菌步骤。
因此,根据腐乳是由霉菌制成的,判断其致癌性不是正确的观点。不仅如此,适当服用腐乳也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好处。强烈建议您尝尝。
适当食用腐乳能给身体带来什么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众所周知,免疫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质是否充足,腐乳中的植物蛋白发酵后会形成分子较小的氨基酸蛋白,更有利于被人体吸收,质量更高。
因此,经常吃腐乳的人,意味着饮食中有很好的优质蛋白质来源,身体的免疫力自然会上升。
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所以豆腐中含有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等。,尤其是异黄酮、低聚糖等。,发酵后更容易被身体吸收,对血管的亲和力更强。
适当摄入腐乳,通过改善血管健康,降低血栓形成和炎症的可能性,自然可以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对预防缺陷性贫血有很好的效果
缺陷性贫血多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贫血症状长期存在,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易怒等负面精神状态。
腐乳富含维生素B12,每100克约10微克。适当吃一些腐乳,通过补充维生素B12来增强红细胞活性,对老年人预防缺陷性贫血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看出,吃腐乳不会致癌,甚至对身体有益。这是一种罕见的食物,但俗话说,“一切都应该避免”。即使是腐乳也不例外。一些特殊群体仍然不建议多吃腐乳。
三类特殊人群,腐乳要少吃
①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腐乳虽然健康,但毕竟是腌制食品,嘌呤和盐含量比较高,高血压患者要少吃。比如普通人一天可以吃半块到一块,高血压患者一天可以吃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不要贪心。
②痛风患者。同样,体内嘌呤水平过高,会促进尿酸的产生,导致痛风症状复发。
因此,对于嘌呤含量高的腐乳,痛风患者也需要减少食用,最好不要吃。日常生活生活多喝水,饮食清淡,是促进痛风早日康复的正确方法。
③肾病患者。肾脏中到处都是毛细血管。一旦血管发炎,危害就会扩大。腐乳中盐含量高,经常食用会增加血管渗透性,增加炎症风险,自然不利于肾脏健康。因此,肾病患者也需要减少腐乳的摄入量。
不仅如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虽然腐乳的食用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也尽量以适量、定量的原则食用,以免过量摄入盐或嘌呤等物质对健康有害。一般来说,正常人一周可以吃2到3次腐乳。只有健康有规律地吃,才能真正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