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有几个区几个县(陕西咸阳市为何有14个区县)

陕西省属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人口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部分。我不得不说,这三个部分的习俗、口音和饮食都有很大的不同。

2021年,陕西省GDP总量为2.98万亿,接近3万亿。

目前,陕西省共有10个地级市,分别是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

至于咸阳14个区县的区划格局,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咸阳市历史长期以来,曾经是秦帝国的都城。京剧中出现了“先进咸阳为皇帝,后进咸阳扶保朝纲”的唱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州县两级区划基本采用。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疆域面积前所未有。依托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各地区无法有效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银行尚书台的经验,推出了著名的省级银行制度。

元朝将全国分为江浙行省、湖广行省、陕西行省等10个行省。

然而,在元朝统治时期,陕西省的区划比现在的陕西省大了一圈。

明朝成立后,1368年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进行了改进和调整。

由于明朝南北两个都城,南北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格局逐渐形成。

明朝统治时期,由于西北地区的实际需要,为了抵抗北方游牧骑兵的南下。

明代撤销甘肃省,并入陕西省。

因此,明朝的陕西省,其实相当于现在的陕、甘、宁三个地区,管辖范围很大。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各省的区划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了调整,形成了18个省的区划格局。

在明代原有省份的基础上,清朝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划分了18个省份,汉代出现了18个省份。

陕西省面积太大,管理难度不小。

康熙皇帝统治初期,清朝重建甘肃省。清朝统治时期,陕西省的区划格局逐渐形成。截至雍正皇帝统治时期,陕西省辖西安府、延安府、榆林府、凤翔府、兴安州、商州、同州、华州、耀州、绥德州等。

明清时期,咸阳市下辖的县属于西安府、乾州、耀州等州府,咸阳本身没有组成府或直隶州。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由于各路军阀混战严重,对各地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转眼间,1949年,陕西省各地设立了榆林、咸阳等一系列专区。

咸阳专区下辖13个县。

分别是咸阳县、兴平县、泰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淳化县、醴泉县、李邑县、富平县、耀县、铜川县等地。

1952年,咸阳县级市在咸阳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成立,隶属于咸阳专区管理。

1953年,咸阳专区被撤销,下辖各县划入西安、宝鸡等地管理。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交通和通信水平有限,管辖区县太多,管理困难。

1961年,咸阳专区重建,区划也进行了调整,共1个县级市、13个县,分别是咸阳市、兴平县、泰县、福县、高陵县、三原县、泾阳县、淳化县、李泉县、乾县、永寿县、长武县。

由于部分县的名字主要是稀有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64年,泰县、福县、李泉县、李泉县、李泉县、旬邑县、周至县更名为滨县、户县、李泉县、周至县。

1966年,咸阳县级市被划入西安市管理。

60年代末,全国所有专区更名为地区后,咸阳专区更名为咸阳地区。

1971年,咸阳县级市重新划入咸阳地区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省辖区相继进行了区划调整。

咸阳地区于1983年被撤销,成立了咸阳地级市。

原咸阳县级市被撤销,秦都区成立。永寿县、乾县、长武县、彬县、兴平县、淳化县、旬邑县、礼泉县、三原县、泾阳县原辖咸阳地区划入咸阳市管理。

至于户县、周至县、高陵县,则划入西安市管理。同时,宝鸡市武功县、杨陵区划入咸阳市管理。1986年,咸阳市又成立了渭城区。此时,咸阳市辖3个区、1个县级市、10个县。

分别是:秦都区、渭城区、杨陵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淳化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武功县。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咸阳市区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2018年,彬县被撤销,成立了彬州县级市。

此外,进入21世纪后,咸阳还设立了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等新区。然而,这些新区属于功能区,通常不包括在内。至于西咸新区,它是由西安和咸阳共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