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什么意思(江枫渔火对愁眠全诗意思翻译)

枫桥夜泊

张继 〔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达客船。

译文

月亮已经落下,乌鸦在哭,天空很冷;河边的枫树和船上的渔火,很难让我独自睡觉。姑苏城外寒山古寺的钟声在半夜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上。

注释

枫桥:在苏州市昌门外。枫桥又封桥了。

乌鸦啼叫:一种说法是乌鸦啼叫,一种说法是乌鸦啼叫。

霜满天:霜满天,不可能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这个“霜”字应该体会到严寒。

江枫:一般解释为“江边枫树”,有人认为是指“江村桥”和“枫桥”。

渔火:渔船上的灯;也有人说“渔火”其实是一起钓鱼的伙伴,“全唐诗”“渔火”是“渔父”。

对于愁眠:伴愁眠,这句话将江枫和渔火二字拟人化。

寒山寺:建于南朝梁代,靠近枫桥。

据说是以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在这里命名的。今天是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是,“寒山”一般指的是寒山,非寺名。

半夜钟声:今天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代大作家欧阳修曾提出问题,说:“诗人为了贪图好句子,说不通道理。这是写文章的问题。比如张继的诗“半夜钟声到客船”。虽然句子不错,但半夜钟声有三个道理吗?”

但经过许多人的实地考察,才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习俗。

创作背景

天宝14年1月,安史之乱爆发。由于当时江南政局相对稳定,包括张继在内的许多文士纷纷逃往江苏和浙江,以避免混乱。

一个秋夜,诗人在苏州城外的枫桥停泊。江南水乡秋夜的美景吸引了这位怀着旅愁的客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诗。

这首诗准确细腻地描述了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描绘了月落乌哭、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场景。

此外,这首诗还充分展现了作者羁旅、家国之忧、乱世无归宿的顾虑。

赏析

这首七绝以“愁”字统起。前两句形象密集:落月、哭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忽: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所有风景的选择都有独特的洞察力:安静、明暗、河岸,风景的搭配和人物的情绪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和融合,共同形成了这种艺术领域,成为后代的典范。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哭霜满天”多少表现出悲伤和悲伤,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和温暖吗?

然而,“对愁眠”却凸显在人们面前。

旅途中的孤独和孤独牵起了诗人的悲伤,也遇到了残月衔山、乌鸦的悲伤和霜冻。形成了迷茫、凄凉、孤独的背景,为整首诗以“悲伤”为中心奠定了基调。

“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夜晚,安静得可怕,安静得让人难以入睡。

这首诗的前景非常密集,14个字写了六个场景,但后面特别清晰。这两首诗只写了一件事:卧文山寺的夜钟。这是因为枫桥夜泊中诗人最独特、最深刻、最诗意、最美丽的印象是寒山寺的夜钟。

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场景,虽然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枫桥夜泊的特点,但还不足以传承其魅力。

在黑暗的夜晚,人们的听觉被提升为第一个感受外部事物的场景。而夜晚的钟声,给人的印象特别强烈。

这样,“半夜钟声”不仅衬托出夜晚的宁静,也揭示了夜晚的深度和清晰,诗人听疏钟时难以言表的感受也不言而喻。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感与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除了“悲伤的睡眠”,整首诗都是故意画风景的。它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将诗人旅途中孤独的忧郁和悲伤寄托在风景中。

如果你想抒情,先画风景,随景表达情感,这是这首古诗的显著艺术特征。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描绘的风景来表达的。

在教授这种古诗时,我们不仅要欣赏作者描绘的风景,还要理解他巧妙的抒情技巧,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