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它们对老人、儿童、女孩和青少年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至于老年人,一般都有“古稀”、“耄耋”、“花甲”等等。那么,花甲多大了?
所谓“花甲”它指的是60岁。事实上,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这是一个优雅的名字,主要来自中国古代历法,“花甲”一词以天干地支的复杂名称命名。
根据汉代戴圣主编的《礼记曲》,年龄的别称应该从十岁到一百岁分别称为:年轻、虚弱、强壮、强壮、艾滋病、老人、老人和老人。后来,我不知道人们什么时候把它放在那里“幼学”、“弱冠”、“期颐”作为一个年龄头衔,这可能是语言向双音节发展的结果。
由于古代干支年六十年是一轮,干支名称错综参互称花甲,人们将其与年龄联系起来,称60岁为“花甲之年”。
后来因为杜甫有一首诗《曲江二首》:“酒债一般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成了70岁的别称。此外,在封建时代,我们一直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虽然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科技进步总是有限的,所以每个朝代的人均寿命都不高。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活到70岁,这绝对是自古以来人们心目中的稀缺年龄。“古稀之年”就是这样来的。
严格来说,80岁的老人可以称之为“耄耋”。“耄耋”二字来自《汉曹操对酒歌》,其中写道:“80多岁的人都能活下来,恩泽广泛传播草木昆虫。”主要意思是老人因为生命到了而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施恩泽即使对周围的草木鱼虫也能得到一定的好处。
90岁在古代是一个相对较老的年龄。有些90岁被称为“鲐背”,这是一种鱼。背部的斑纹就像老人皱纹的皮肤。另一个名字是“黄耇”,黄指的是老人鬓角黄白,而苟指的是肤色如垢。这些都是抓住一个老人某种生理特征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