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本文作者将通过明朝作家冯梦龙的《智囊全集》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四位君子,即魏国 信陵君、 赵国 平原君、 楚国 春申君、 齐国 孟尝君 。其中,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将孟尝君的故事写得非常详细。
孟尝君原名田文,豪迈,养了3000名门客。这些门客出身不同,能力也多种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忠于孟尝君。
后来,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拘留,为了救孟尝君,他的门客们想尽办法。
一位门客偷偷地从狗洞里钻进秦营,把偷来的狐白邱献给秦昭王的妾,让妾帮忙说情,后来秦昭王真的释放了孟尝君。
在孟尝君逃跑的过程中,秦昭王突然后悔了,于是派兵追捕。田文逃到函谷关后,根据秦国的法律,秦国士兵不得不等待鸡叫开关,所以孟尝君的门客学会了鸡叫,把附近的公鸡叫了起来,最终成功逃跑。
司马迁把孟尝君的旅行写得生动幽默。虽然孟尝君成功脱险,但在古代贵族眼里,孟尝君的门客并不光明正大。
后人常以此讽刺孟尝君,于是诞生了一个名叫的成语,叫做 “鸡鸣狗盗” ,意思是旁门左道,不正大光明的行为。
这个词本来就是贬义词,后人把一些偷偷摸摸的人称为 “鸡鸣狗盗之辈” 。没想到的是,时隔多年,唐朝的一位宰相,给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太学有一个叫魏元忠的小官。因为他洒脱,不求晋升,直到唐高宗继位,他还是个小官。
有一天,唐朝和吐蕃开战时,魏元忠不小心表达了自己对军事作战的看法,让唐高宗眼前一亮,立即将他提升为秘书省正字,不久又提升了监督皇家历史。魏元忠在唐高宗时期经营了20年,因其卓越的知识和杰出的成就被提升为首相。
魏元忠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认识人。他看到的人通常不会错。圣历时期,唐高宗要从长安到洛阳,让魏元忠一路安排行程。在古代,皇帝的巡逻是一件大事。作为首相,魏元忠不仅要安排皇帝的路线、住宿和日常生活,还要安排人们保护唐高宗的安全。
当时,关中地区正在发生饥荒。魏元忠最担心的是路上的强盗袭击。当魏元忠得到唐高宗的命令时,他没有去看禁军,而是去看监狱。
“智囊全集”云:
元忠受诏,即读赤县狱,得盗一人,神采语言异于众。
在监狱里,魏元忠发现了一个“鸡鸣狗盗”的强盗。这个人的言行与普通人不同。魏元忠命令一个人打开强盗的枷锁,穿上普通官员的衣服,安排强盗跟随圣人的驾驶,秘密保护圣人的驾驶不受强盗的干扰,充当唐高宗的保镖。
强盗以为他会在监狱里度过余生。出乎意料的是,他受到了首相的青睐,并解释了他如此重要的任务。强盗立刻被感动了。他知道,一旦他完成了这项任务,他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所以他非常努力地保护皇帝。
每个地方的强盗,都利用自己的江湖关系,提前关注强盗团伙的趋势,避免这些强盗袭击圣人驾驶。在强盗的努力下,强盗团伙并没有轻举妄动。唐高宗的车开到洛阳后,一路安全,没有遇到任何曲折。
更有趣的是,因为强盗穿着小官员的官服,唐高宗和其他官员都不在乎他,强盗悄悄地保护了唐高宗到目前为止。魏元忠让强盗“秘密”保护,因为他知道,如果“小官员”的身份被披露,恐怕皇帝和所有官员都批评他,认为强盗是“鸡狗偷”一代,不能使用。
为了保护唐高宗的巡逻,魏元忠使用了一个有能力的强盗。在外人看来,这一举动可能有一些冒险。然而,强盗成功地护送唐高宗一行从长安到洛阳完成任务。魏元忠的举动不仅避免了大量使用禁军的铺张浪费,而且挖掘了一位优秀的人才。
“智囊全集”认为: 魏元忠给“鸡鸣狗盗”赋予了新的含义,即量才而用。
冯梦龙在《智囊团全集》中评论说,任何时候,量才而用都是用人的基础。强盗之所以成为强盗,是因为他以前没有遇到过知道如何使用他的人。世界经常讽刺孟尝君养了一群“鸡鸣狗贼”,但他从未想过鸡鸣狗贼在关键时刻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识人用人是一门大学问题,能把一个人用在正确的地方,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这就是用人的最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