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是写给甄宓的吗(曹植的洛神赋原文)

摘要:从《洛神赋图》的角度来看,曹植作品中的洛神府妃只是一个美丽的形象,当他情绪低落时,他把自己的情绪寄托在一起。在这个美丽的形象中,可能有一点甄宓的影子,但很有可能洛神府妃与甄宓皇后无关。

曹子建,世界著名的才子,以一篇华丽的文字《洛神赋》,征服了万人心。

其他与此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戏剧、电影、小说等,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连环画《洛神赋图》。

我第一次读到的是一部由洛神赋创作的小说。虽然标题模糊不清,但感伤的爱情故事却铭刻在我的心中。

因此,我一直认为《洛神赋》与爱情有关,其中仙气飘飘的美女是著名的皇后甄宓。

文人作品中的洛神宓妃

黄初三年,曹植从洛京出发,回到封地胡城,夕阳十分到达水波浩瀚的洛河畔。

曹植驻足四顾,在夕阳的余晖中,突然看到一位美丽的美人,亭亭玉立地站在山岩旁。

这位美女体态适中,肩窄如削,腰细如束;发髻高耸,长眉弯曲,红唇鲜润,牙齿洁白…

曹植和美女一见钟情,情话低语,一时难舍难分。但最终美女翩然而逝,只留下多情的公子失望若失。

这就是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故事,其中美女就是传说中的洛神宓妃。

据说,洛神宓妃是古代宓羲的女儿,因不幸溺于洛水而成为水神。

因为这个故事的浪漫和悲伤,女神米妃多次成为文人作品中的美丽形象。

首先,爱国诗人屈原多次将米妃引入他的作品,如《天问》、《离骚》等,都有米妃的影子。

然后是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在他的《上林赋》中,还有一个关于米妃的描述:

若夫青琴米妃之徒,绝别离俗,妖冶娴都,美妆刻饰,便环绰绰。芬芳脱胶,淑郁;洁牙灿烂,宜笑;长眉连娟,略显轻蔑。

到了东汉,张衡在《思玄赋》中又提到了米妃:

载太华玉女Xi,召洛浦之宓妃。咸美丽迷人,增加了眼睛和飞蛾的眉毛。舒静纤细的腰,扬杂错的徽章。离朱唇微笑,脸以遗光。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时女神米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曹植的《洛神赋》在前人描写的基础上,对米妃的描写更加精彩:

它的形状也是如此,婉若游龙,荣曜秋菊茂盛。如果你惊呆了,如果你是红云的遮月,如果你远离春天,如果你是光明的,你就会回到雪地。望着太阳升起日落;迫而察之,如果芙蓉从禄波中燃烧出来。

自然,《洛神赋》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看作是作者本人。他爱上了美丽的洛神,把人神的爱写得飘渺迷离。

可惜人神道不能结合,看着女神宓妃飘然而去,子建心中只留下无限的思念和无尽的悲伤。

和皇后甄琏一起,洛神琏妃

在《洛神赋》中,曹植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力,描述了自己与洛神的美好邂逅,以及彼此的思念和爱情。

因此,后人也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力,赋予了洛神府妃 ,找到了生活的原型——曹丕皇后甄宓。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就主演了京剧《洛神》。

梅兰芳曾告诉记者,他被《洛神赋图》感动后,才有兴趣表演洛神宓妃。

当他们编剧时,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洛神赋》中的情感。

他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才知道《洛神赋》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思念甄后”和“向魏文帝表示衷心”。

经过慎重考虑,编剧将《洛神》戏的时代背景放在了汉末三国,而《洛神》这个角色,则以当时真人甄后为原型。

因此,《洛神》被演成了言情戏,剧中洛神与曹植的依恋,变成了甄宓与曹植的情感纠葛。

后来人们再谈《洛神赋》,自然也把它看作是曹子建怀念甄宓的用心之作。

吴祖光,中国著名的戏剧家,也曾执导过一部电影《洛神赋》创作的电影《洛神》,电影开头有几段文字介绍:

故事发生在黄初三年,文帝曹丕将俘虏的甄姓女子立为皇后。甄后对皇帝没有感情,却暗中爱上了皇帝的弟弟曹子建。

皇帝发现甄后与曹子建相爱后,立将甄后处死,并将曹子建贬到远处。

几年后,皇帝对此事有些遗憾,便召曹子建京,将甄后遗物“玉缕金带枕”赐给他。

曹子建告别皇帝,回到他的封地,经过洛川和夜宿。他梦见洛川女神明天会见他。第二天早上,曹子建来到洛川岸边,遇见了女神。

原来甄后死后成神,今天和曹子建相遇,悲喜交集。女神在洛水上翩翩起舞,与曹子建恋恋不舍,但仙凡路殊,一别后再也见不到了。

不用看电影《洛神》,只看这些介绍性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另一部“浪漫剧”,曹子建和甄宓的爱情一定是美丽而悲伤的。

皇后甄宓其人

甄宓出身名门,因为长相才华横溢,被袁绍为次子袁熙聘为妻。袁熙去幽州做刺史,甄宓陪婆婆留在叶城。

官渡之战爆发时,曹操打败了袁绍。建安九年,再次攻克叶城。曹丕的父亲一步一步地进入袁绍府,看上了甄宓,他看起来像个仙女。

后来,21岁的甄宓成了曹丕的妻子。婚后,曹丕不仅爱她,珍惜她,曹操夫妇也非常重视她。

甄宓和曹丕相爱十几年,生了一儿一女,后来的王子曹睿和东乡公主。

曹操死后,曹丕将汉献帝赶下大位,自己当皇帝,是魏文帝。而甄宓,又名正言顺地升级为皇后。

随着曹丕的权力越来越大,妃嫔越来越多,对甄宓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虽然甄宓是皇后,但她不能和皇帝住在一起。曹丕仍然把她放在叶城,但她和几个妃子住在首都。

据说曹丕身边有个妃子叫郭女王,因为嫉妒皇后甄宓,所以经常在曹丕耳边说甄宓的坏话。

她告诉曹丕甄宓皇帝是如何独自留在叶城的,甚至她的儿子曹睿也不是皇帝的骨肉。

耳边风吹得太多,就起作用了。曹丕终于从失望到怨恨甄宓,最后派使者到叶城传旨,把甄宓送死。这时,甄宓才三十八岁。

曹丕因郭女王陷害而杀死甄宓,这只是传说中的一个。另一种说法是,甄宓失宠后成了怨妇,写了一首闺房怨诗《池塘上行》,让曹丕恼羞成怒。

还有一种说法是,它与许多文学作品中写的一致,即甄宓不爱曹丕,而是与曹植有着相同的感情,秘密交流。结果,曹丕发现了她,杀了她。

无论如何,才貌双绝的甄宓是封建皇帝家族的悲剧和受害者。如果善良浪漫的曹植同情他,那应该是合理的。

是不是罗神宓妃的甄宓?

由于甄宓曲折的悲剧经历和与《洛神赋》相关的大量“言情”作品的出现,人们似乎达成了共识:洛神府妃是甄宓皇后。

那么,曹植作品中的绝妙美人米妃,是不是被曹丕赐死的皇后甄宓?《洛神赋》是曹子建为怀念甄宓而做的吗?

曹丕称帝前,与甄宓关系很好,还有两个孩子;称帝后,因各种原因冷落了她。

如果甄宓和曹子建相爱是事实,甄宓不会因为曹丕把她留在叶城而怨恨。

此外,当时曹植本身也难以保护,要时刻警惕曹丕的加害,曹植当时的处境可以通过《七步诗》来证明。

各种迹象表明,尽管曹植浪漫浪漫,甄宓美丽多情,但他们不可能或没有勇气坠入爱河。

很多《洛神赋》的研究人员认为,将《洛神赋》所表达的情感归咎于对甄宓的怀念,难免有点怀疑一方愿意。

北京大学现代汉学大师、教授黄侃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曹植怀念甄宓是对古人的不尊重。

既然不是为了怀念甄宓,真的像有学者说的,《洛神赋》只是曹植一时兴起完成的写作“小练习”吗?

黄侃教授认为,曹植写的《洛神赋》“进不为思文帝,退也不因甄后发”,只是借此“托恨遣怀”。

“托恨遣怀”这个词还是很中肯的。虽然文学创作高于生活,但它可以完全融入个人的真实经历和个人经历。

当时曹丕称帝,曹植失意了。虽然他没有太大的野心,但他不可避免地会被曹丕怀疑。心中的抑郁无处可去,只能用文字“求恨送怀”。

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也有与《洛神赋》相关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让我更加相信这种观点。

众所周知,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以曹植的《洛神赋》为基础,创作了一幅连环画《洛神赋图》。

在国宝《洛神赋图》中,顾恺之通过曹植对洛神的爱与爱,展现了他的精神向往和政治追求。

从《洛神赋图》来看,曹植作品中的洛神宓妃,只是他郁郁寡欢时寄托自己情感的一个美好形象。

在这个美丽的形象中,也许有一点甄宓的影子,但很有可能这位洛神宓妃与皇后甄宓无关。

写在最后——

《洛神赋》是曹植辞赋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者以浪漫的手法,通过梦境描写了人与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最终因为“人与神之间的不同方式”无法结合而忧郁分离。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由于故事的悲伤和美丽,爱和不能停止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它流传了数千年和不朽。

至于洛神赋表达的情感,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同意《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对洛神赋的解释: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前王子候选人曹植备受怀疑。前方的道路已经暗淡,他的思想更加困难。回首往事,他怀念的是洛神?还是洛京与洛水有关,影响着他的精神生活?洛水反映的是最美丽的爱情?还是在贫穷的路上超越理性极限的幻觉?

看来前路暗淡的曹子建,在蓦然回首的那一刻,依然苦苦怀念着渐渐远离的繁华洛京,殷切期待着心中美丽的“洛神”,但这些只是穷途之际的幻境。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

如果你想知道《洛神赋》、《洛神赋图》或更多国本级艺术品相关情况,可以去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