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灭亡顺序(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灭亡顺序)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总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世界的共同主义者,但它已经名存实亡。

诸侯国互相攻击,战争不断。从最初的齐桓公统治公爵到春秋末期,楚吴越敢于自称为王,到战国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人均国王(称为国王)的情况。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

地理位置

根据地理位置的一般记忆顺序:秦楚齐燕赵魏韩,这是按照自秦以来逆时针内旋的顺序记忆的。

事实上,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秦是西北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六国需要联合起来才能与之竞争,所以其他六国也被称为山东六国或东方六国。最东方的是齐国,曾经被称为东帝和西帝。

楚国位于东南部,即霸王项羽拒绝过江东。到目前为止,项羽拒绝过江东。江东的孩子们是多才多艺的,重新开始还不得而知。他们都在谈论这个地方。东北沿海地区是燕国。这就是燕的地方。

赵、魏、韩原本属于中原晋国。赵居最北,常年与匈奴作战。他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他拥有李牧、廉颇等顶级将领,也是抗秦的主力军;魏是中原的中原。他总是想统一晋国,利用自己的力量欺负赵国。结果,他留下了围魏救赵的典故;韩国,东西毗邻秦楚,北方毗邻家族大哥魏。可以说,没有人能激怒他。它属于最受压迫的存在。

灭亡顺序

晋朝和秦朝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的,留下了秦朝和晋朝的好习语。三家分为晋朝后,成为秦始皇第一个灭亡的对象。毕竟,它太近了。秦必须首先通过中原的门户网站才能吞并这六个国家。即使晋朝仍然统一,这场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韩国作为最弱的存在,无疑会先受到这一刀。秦王政15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韩,俘获韩王安,所得韩位于颍川县, 韩亡 。

赵国武力出众,经济上常年战争略有劣势。所谓贫穷的刺就在身边。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重大隐患。秦始皇把他排在第二位。秦王政17年(前228年),秦军进入赵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 赵破 。

魏国是晋国最后一个残余国。毫无疑问,他将是第三个目标,但此时有一个小插曲。秦王政18年(前227年),燕王丹派荆轲暗杀秦王未遂,欺负自己。秦王不能马上派王坚领兵攻燕。

秦王政19年(前226年),王坚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燕王此时还在,被杀的只是违背祖先决定的太子丹,至少是违背父亲决定的太子丹,不能称之为燕国灭亡。

这是一些总结,认为将燕插入灭亡顺序是不合适的。看位置图很容易得出结论。此时,有必要保持燕的国家。否则,秦将面临多线作战,大部分领土在北方的经济供给不如南方的尴尬局面。因此,秦顺势退役,只留下一只破碎的燕子,将矛头对准魏。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60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领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 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 魏亡 。

楚国是晋国三兄弟之后离秦国最近的一个。广阔的土地和江南的富裕使得秦在多年的战斗后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秦王政21年(前224年),王坚率领10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一年后,楚军士气松懈,粮草不足,于是从前线撤军。王坚趁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王坚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平定了长江以南,摧毁了越南国家会稽县。 楚亡 。

燕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破山河。秦何时收集山河只是时间问题,也就是秦有时间的时候就这么做了。赵的残余力量还在做的时候就被清理干净了。秦王政25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获燕王喜;然后打下代城,俘获王佳。

这里的代王曾经是赵的王子,被废除,未能继承王位。赵破时逃到代城,称之为代王。也就是说,虽然他是赵的残余,但他是代王,赵早就灭了。就好像晋三家早就灭了,不能把锅扣在秦头上。即使代王称自己为赵王,也只是一个伪政权。这完全不同于以前燕破国的情况。到目前为止 燕国才彻底灭亡 。

齐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周庞然大物陨落后,春秋争霸的起点是齐桓公;七国争霸的终点是齐国的灭亡,诞生了封建统一朝代秦朝。秦王政26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 齐亡 。

秦国终于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漫长的分裂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国家。谁想在几千年内死于第二代?而死秦的人,霸王项羽,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说过“楚虽三户,死秦必楚”的预言。

按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谐音速记:韩兆出演齐秦。(韩兆:《杨光幸福生活》中的条子哥)你还记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