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特点(什么是后现代)

后现代特征(什么是后现代)

后现代思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现代性的批判,由于后现代思潮的这些批判,现代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想类型通常被认为是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种气候,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包括传播到中国在内的全球影响,成为一个著名的热门话题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陈嘉明教授的《现代与后现代十五讲》一书中整理出来的,通俗易懂,简单易懂,强烈推荐读者购买,让我向您解释一下后现代的特点?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后现代特征

后现代思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对现代性的批判,而由于后现代思潮的这些批判,现代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想类型通常被认为是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经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种气候,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全球影响,包括传播到中国,已成为一个著名的热门话题。本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从陈嘉明教授的《现代与后现代十五讲》中整理出来的。这本书通俗易懂,简单易懂,强烈推荐读者购买。

/ 产生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逐渐成为西方流行的话语,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集中批评启蒙的理性主义和植根于人文主义假设的现代理论,包括福柯「主体」概念的解构和令人震惊的「人的死亡」提出命题;鲍德里亚声称主体已经失败,客体的统治已经开始。在消费社会等日常生活中,人们被物体(物体)包围,为他们诱惑和控制;利奥塔对形而上,统一统一「元叙事」攻击标志的现代性,攻击维特根斯坦式「语言游戏」描述范式的后现代情况等。这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后现代思想的内容,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迅速扩大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这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后现代思想的内容,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迅速扩大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然而,尽管这一思想趋势的普遍事实得到了认可,但后现代思想趋势的起因和原因「后现代」学者对性质有一些不同的解释。综上所述,这些解释大致如下。

1. 社会动因说。这一解释将后现代思想的兴起归因于其社会政治背景,认为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1968年5月法国风暴,美国反对越南战争抗议示威,反对帝国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资本主义整体社会运动的兴起,使一群激进的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相信,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决裂已经出现。他们要求革命,期待新的社会秩序。他们要求革命,期待新的社会秩序。大多数后现代思想家都来自福柯、利奥塔、鲍德里亚、德勒兹、加塔利、詹姆逊、哈维等背景。

2. 后工业化或信息社会说。「后工业社会」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戴维·里斯曼提出了这一概念。自1973年以来,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他的作品中全面阐述了这一点「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工业社会并没有否认传统重工业的存在,而是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生产模式。贝尔认为这个社会的特点是,「理论知识」社会处于首要地位和社会地位「轴心原则」它越来越多地植根于这种知识中,取代了资本和劳动,从而带来了社会形态的根本变化。就像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取代了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一样,以服务业为基础的新社会(构成主导经济类别),即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正在形成,逐渐取代工业社会。在信息社会中,远程通信和计算机将是经济和社会交流、知识生产和再生产、人们工作和组织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社会」概念为「后现代社会」概念的提出为思想家提供了理解的基础「知识状态」从后现代问题的角度来思考。正如利奥塔所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承认知识是主要的生产力。…知识以信息商品的形式出现,成为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因素,已成为世界霸权竞争中最重要的筹码」。基于这一判断,信息社会及其知识状态已成为后现代主义观察问题的基本视角。

3. 消费社会说。这种解释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种表现「消费社会」生活方式,包括消费文化,它主导着社会成员,成为一种新的、公认的社会状况。这种消费文化的典型状态是,人们吃麦当劳汉堡,喝可口可乐,玩迪斯尼乐园;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休闲,知识已经成为一种电视游戏;信用卡诱导人们提前消费,网上购物诱导人们超越时空消费。消费主义平等对待所有对象。它把一切都视为相同的消费类别,包括意义、真理和知识。

它以生产图像和时尚为己任,取代现代叙事赋予事物意义的任务。广告超越了真假的区别,就像时尚超越了美丑一样。它通过消费者对其预言性话语的认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反映了鲍德里亚所说的消费社会的特点:「否认真相,基于对符号的空洞和大量理解。」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游戏,它不仅无法为其他语言游戏提供合法性,甚至无法为自己提供合法性。宗教也成为一个包装完好的消费项目,与其他商品一起展示,购买与否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4. 文化叛逆说。这一解释的代表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贝尔在著名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声称“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由于西方现代文化的价值体系已经被摧毁,从宗教、文化到工作的意义已经丧失,这使得整个文化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因此,200年的资产阶级观念已经结束,形成现代时代(包括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交换观念),作为一项文化运动,曾经支配西方的符号表达125年的现代主义已经结束。

西方社会正处于一个时代的分水岭。在贝尔看来,后现代文化是对传统的强烈攻击,后现代是对本能、冲动和意志的解放,反对传统价值和文化、反资产阶级、不道德标准、享乐主义等冲动的扩张,特别是资本主义文化的合法性被享乐主义所取代。

5. 叙事危机说。利奥塔写于1979年的《后现代情况-知识报告》「高度发达社会的知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特别是研究对象「叙事危机」探讨当今信息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化,即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游戏规则的全面变化。他用「后现代」这个词指的是当今的文化状况,特别是用来表达知识和文化的游戏规则的变化。

所谓「叙事的危机」,利奥塔指的是一些现代标志「元叙事」启蒙时期的危机,如「解放叙事」、「辩证法」、「人类的自由」等。它们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预设,以完整的话语形式出现。它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是赋予社会观念和行为合法性。

如果某种观念和行为符合这样的元叙事,就会被认为是合法的,否则就没有了。这样,元叙事实际上是一种专制的意识形态,是知识和权力的集合,它决定了一般叙事、概念和行为的合法性。利奥塔认为,随着当今知识的本质、状况和地位的变化,即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商业信息,可以像资本一样流通,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力要素,现代「元叙事」危机必然发生在知识状态。

后现代的象征在于反对这种元叙事,即反对现代知识概念和方法,寻求知识的性质和思想「方法论导向」重新解释。利奥塔帮助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这项工作的概念,证明各种叙事甚至社会规范的合法性都是在自己的语言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没有一些元叙事享有特权。这意味着叙事话语多样化,各种叙事平等。

理解知识(叙事)性质的这一变化表明,现代和后现代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前者追求完整性和统一性,后者追求差异和多样性。利奥塔以“语言游戏”的思想范式解决后现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元叙事衰落后,合法化将在哪里定居?追求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反映了后现代知识、文化甚至社会规范的变化。前者的游戏规则是1元,后者的游戏规则是多样化的。这就是利奥塔所认为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根本区别。

以上关于后现代思潮的原因及「后现代」不同的性质解释足以表明后现代理论是一种涵盖文化和社会许多方面的思想趋势,它起源于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表明,随着西方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和消费社会、社会和文化形式,包括相应的思想和概念形式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转变甚至包括对现代游戏规则的重写。

/ 思想渊源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尼采、海德格尔和后来的维特根斯坦哲学构成了后现代话语的思想渊源。

尼采对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他对现代性的批评,这主要体现在他对“现代人”概念的批评和现代性「特点」虚无主义的批评,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评,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以及他的批评「视角主义」理解解释模式。

尼采现代批评的基础是基于他对尼采的批评「现代人」对本质的理解。在他看来,现代性的一个特点是生命意志力的衰退「本能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因此,现代人缺乏意志,追求驯服的奴隶道德,成为颓废的人。因此,现代精神从根本上表现为「生理颓废」的「虚无主义」(Nihilismus)。尼采得出的结论是:「现代精神已无可救药。」这可以说是尼采对现代性的基本判断。它决定了尼采对现代性的基本态度。这是用“锤子”般的力量来批评它,试图扭转时代的精神状态,使它基于生命的权力和意志,从而改变时代的价值观体系。

对尼采来说,生命及其意志是人的本质,而不是传统哲学所认为的「理性」。因此,归根结底,虚无主义来自「解释生命价值的结果」。批判理性主义的原因从根本上与反虚无主义有关。尼采也把理性主义看作是压抑生命的东西,因为它把世界的本质归因于逻辑,把逻辑思维提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世界本身是逻辑的,把人当成理性的动物,认为人本质上是由逻辑控制的。理性主义虚构了逻辑和概念的形而上学世界,并将其作为一个真实的世界来贬低生活的现象世界,使后者成为一个虚幻的世界,这导致了一个基本的倒置。

提高逻辑,宣传理性,其直接结果是反对本能,破坏生命的基础。基于这种理解,尼采断言,要想让人的生活有真正的价值,就必须摧毁理性,用一个「理性的他者」,即艺术的「酒神」作为个人生命和时代精神的安身立命的地方,精神被取代。在希腊神话中,酒神象征着醉狂、激情、音乐、想象力、生活、本能和矛盾。尼采借用「酒神精神」为了表达对生活的肯定和宣传,对生活的激情和狂热,其目的是摆脱理性和法律的束缚,实现生活的解放和完美。尼采并提出「超人」作为权力意志的肯定和实现,这个概念是对过去的「人」否定这个概念,特别是对它「理性」本质的否定。理想化的「超人」它寄托着尼采的希望。超人之所以能超越普通人,是因为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力和意志,打破包括基督教道德在内的现有概念约束,重估当前的所有价值。尼采鼓励反叛现代概念和价值体系。

理解理论中传统理性主义的表现是理解把握真理的必然性和确定性。尼采也影响了这种理性主义的理解理论。他提出的理解理论是一种「视角主义」,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解释学」。它否认识客观事实和真理的存在,声称认识所做的只是从认识者的角度来解释的。「符合论」它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将某个概念、单词或符号与同一外部物体进行比较,而只能与其他符号进行比较。

对现实没有所谓的准确描述;理解所能做的只能是「陈述」,并把它放进去「意义」。不存在所谓「事实」有些这样的东西只是我们特定的「解释」。不仅不可能确定所谓事实本身,而且毫无意义。世界「无数的意义」依靠我们进入,而且我们对事实和世界的解释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为我们的需要和利益服务的。

它根据自我创造的目标设定一个目标,形成一个自我和多维的世界。简而言之,世界的价值在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所以没有所谓的客观思维。因为任何知识都必须与某些利益有关,所以知识永远不会是无害的。与这些知识观点有关,尼采反对客观真理的存在,他声称「根本没有真理」,因为一切不符合需要的东西都只是一种「虚构」。

这样,所谓「真理」这个概念就成了「没有道理的」东西,「尊重真理」也就不过是「幻觉的结果」。强调理解是一种「解释」,「意义」是解释者置入的东西,意义无穷,本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它是对实证主义认识论的早期批评,为后现代解释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与尼采一样,海德格尔现代批评的核心是基于对现代欧洲精神危机的理解,将这种精神危机归因于「虚无主义」的结果。

然而,与尼采不同,海德格尔认定虚无主义的根源「忘在」,也就是说,遗忘人们的生存意义,以及在主体形而上学的支配下形成的相应的主体和客体关系,表现为技术对世界的统治、对自然的征服和掠夺。海德格尔对现代世界的判断被认为是一种「图像」的时代。对他来说,现代性的本质在于世界成为「图像」,或者世界被把握成图像。

这意味着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者,存在于一种表象化和“摆姿势”的意义上。简而言之,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作为主体和对象的对立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我们今天强调的和谐关系,而是人类统治和征服自然的关系。用海德格尔的话说,人们通过计算、计划和在这种征服中培养的暴力来征服自然世界,并进一步确认他的主体性,即作为所有存在者的规模和标准的地位。

在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下,福柯、德里达等人直接发展了上述两人的形而上学批评。例如,福柯对形而上学的批评集中在他身上「人本主义」方面。福柯相信尼采的视角主义理解,并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寻求「人」以及它所包含的「理性」、「主体性」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

就此,他以「我们使用的理性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质疑人本主义的形而上学,并采取行动「人死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命题,来推迟宣布「理性」从意义上说,以「主体性」为标示的「人」的消亡。人不是孤岛。在一个严格的社会规训体系中,包括学校、医院和监狱,在无处不在的权力话语的控制下,不可能存在先验设定意义上的人,人只能是权力话语培养的产物。人本意义上的人只是一些抽象的象征。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语言游戏」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是方便的「概念的一致性」突破传统形而上学,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走得更远。否定概念所表达的是某种「同一」认为这只是某种东西「家族相似」性,就像同一个家庭的人一样,虽然外表、身材、性格等不能完全一样,但有一些相似之处和相关之处,但没有共同之处。根据这一理论,所有的语言现象,「游戏」没有一种现象「共同点」,所以我们也不可能「用同样的词来概括一切」。

这也意味着没有所谓事物的共同本质。试图追求某种共同性质和同一性,追求对某种非常确定的东西的理解,属于「本质主义」相反,在现象的差异中,理解应注意其多样性,比如各种语言游戏及其规则的多样性,语言中工具的多样性,用法的多样性,单词和句子的多样性。追求把握事物的异质性和多样性,后来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在思维方式上,维特根斯坦也促使人们关注日常生活形式在理解中的作用,尤其是语言「意义」在形成过程中。概念和语言的意义是在日常使用中形成的,所以观察概念很重要「用法」。概念总是「具体的」,它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出现的。我想先把握所有的经验「世界的先验秩序」企图是我们思想的一种「幻觉」。

维特根斯坦,一种否定先验的语言和社会秩序,从具体的生活形式中考察如何产生语言等意义,意味着哲学必须放弃传统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理性「意向主体」构建意义的思维方式,走向一种语境主义、历史主义思维。这种转变是西方哲学的根本性,从理性主义到语境主义,从同一思维到多样性和差异思维,这是后现代思维趋势和形成的特点。

这种语境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思维方式进一步体现在语言游戏中「规则」概念。不言而喻,语言的使用受到规则的限制和规范。然而,规则不是理性先验构建的产物,而是来自语言游戏本身的活动、游戏的历史过程和构成游戏背景的产物「生活形式」,也就是说,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相关背景。

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命令、询问、叙述、聊天是我们自然历史的一部分,就像吃喝、走路、玩耍一样。」就像人们不能随意改变语言的使用一样,人们也不能随意改变文化和传统。因此,文化不是理性先验构建的产物,而是由历史经验积累(游戏)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

对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维特根斯坦不仅可以打破传统形式逻辑的论证方式,还可以提供一套足以替代逻辑的解释理论,为新思维提供足够丰富的概念框架,从根本上指导新思维。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哲学为新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解释框架,如概念的意义、游戏规则和生活形式,从而成为后现代思想的重要来源。在第十讲中,我们将看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哲学是利奥塔反对元叙事、论证叙事和社会规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

尼采、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作为后现代话语思想的源泉,有一些共同点,反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哲学和先验思维方式。此外,关注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意义,否定理性的本质,以理解为诠释,强调理解视角和意义的多样性,开辟了后现代思想的先例。

/ 概念辨析

「后现代」它本身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东西,所以「什么是后现代?」,「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仍在解释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澄清这种混乱的关键是区分几个不同的概念:一是历史意义上的「时代」概念的「现代」与「后现代」(历史分期);二是文化艺术意义上的文化艺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第三,作为时代精神「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想、行为)。如果把这些不同类别的概念区分清楚,我们就不会陷入混乱「后现代话语」陷入混乱,能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内涵。在下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使用一些权威作家的说法,以便利用他们的洞察力使我们对它们的看法「后现代」问题可以有更可靠的理解。

后现代主义及其类型

众所周知,当前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思潮。关于它的理论阐述,美国詹姆逊 (Fredric Jameson) 可作为代表。他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也就是说,他的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分阶段。他接受了曼德尔对资本主义的三分法,并将其区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下的「垄断资本主义」,以及以「后工业社会」或「跨国资本主义」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相对应,詹姆逊也做了文化阶段「三分法」的划分,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尽管詹姆逊也在他的用法中提到了后现代主义「也是一个时期的概念」,然而,正如他立即解释的那样,这个「时期」概念的作用是后现代主义「新的文化形式特征的出现」,与后期资本主义社会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把它联系起来「后现代」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詹姆逊的原因「后期资本主义的逻辑」,它在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主导文化形式」。

詹姆逊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后现代主义」在概念下试图把握的是西方历史时期「整体文化特征」。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主要是文化。他的「文化」概念,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是指文学、艺术等东西,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特征。

作为一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观念反映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具体来说,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着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总体上是「它已经被现有的社会制度所吸收,并与当前西方世界的正统文化融为一体」。

因此,就像垄断资本主义带来了现代主义一样,适应了后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消费类型(消费第一、非意识形态化),放弃了单一规范的多元化、自由化社会、跨国公司的经营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产生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反映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心理结构,代表了与之相关的新文化风格或文化逻辑。

对詹姆逊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现代主义规范的反叛,但他似乎不喜欢后现代主义。在他的作品中,后现代主义被描述为表现形式「艰深晦涩」是的,性欲描述是「肮脏鄙俗」是的,当发泄对社会和政治的不满时「明目张胆」是的,詹姆逊惊叹于这种文化,甚至「超越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表现出的最极端、最叛逆、最令人震惊的文化特征」。

另外,他还用「空间化」「平面感(无深度感)」「断裂感(历史感越浅)」和创造上的「拼凑法」大多数用贬义语来描绘后现代文化的特征。詹姆斯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现代主义的状态:「在当今西方社会,商品生产的整体过程中已经完全吸收了审美生产。」这是马克思对商业化浪潮吞噬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的持续诠释。

「后现代主义」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思想和思想流派,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统一的思想(尽管它有共同点),包括各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和理论主张。甚至有这样一句话:有多少后现代主义者,有多少后现代主义形式。因此,国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一步区分了后现代主义,如区分「极端的」与「温和的」后现代主义,「对抗的」与「游戏的」后现代主义,以及「怀疑论的」与「肯定论的」后现代主义等等。

极端后现代主义者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后现代和现代激进的断裂,西方社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同于现代的后现代时代。他们通常拒绝以鲍德里亚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现代理论和话语。温和的后现代主义者不赞成与现代完全分离,而是将后现代解释为现代风格,在现代内部一种变化,而不是完全反对现代的其他人。在贝斯特看来,利奥塔、福柯、拉克劳、墨菲、哈维和罗蒂都是温和的后现代主义者。

对抗后现代主义对抗现有的社会和文化,它寻求对现代社会新形式的批评和抵制。对抗的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反对现有社会冲动的新社会运动和产物。与此不同,游戏的后现代主义是完全讽刺、戏谑和折衷的,它提倡多元论「怎么都行」过度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游戏的后现代主义者也有所不同,有些人积极面对当今的现实,而另一些人则走向强烈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

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一种悲观和消极的立场,断言后现代是一个解体、无意义、抑郁的时代,甚至是一个缺乏道德标准和社会秩序障碍的时代。后现代面临着人口过剩、种族灭绝、环境破坏、灾害等。后现代主义所持的肯定论是一种乐观的观点。他们同意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评。不同的是,他们同意社会文化的变化,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肯定一些价值优先事项,同意后现代社会运动的概念、信念和生活方式。

以上我们介绍了几种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分类,目的是让读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复杂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意识到后现代主义本身就像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差异一样,也是各种不同主张的共同体,尤其是对于一个正在形成的思想流派。当然,在一个旗帜下,它们也有自己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对现代性、理性主义、追求多元化思维等方面。这些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所谓的「后现代性」福柯将其解释为某种理解和思想「态度」。

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想和行为方式

在谈到现代问题时,福柯曾经说过,他倾向于把现代想象成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所谓的「态度」,他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关的模式;特定人做出的自愿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一种行为和行为??。毫无疑问,它有点像希腊人所说的社会精神气质(ethos)」。福柯还认为,与其致力于区分「现代」「前现代」或「后现代」,最好注意找出来「现代的态度」,发现它与「反现代的态度」战斗在哪里,这更有益。

利奥塔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定义,虽然话语不同于福柯,但实质内涵是共同的。利奥塔将「元叙事」、也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相同的辩证法、人类自由解放等统一的整体话语作为现代性的象征,将后现代定义为反对元叙事。这意味着利奥塔在理解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方面与福柯一致,这意味着利奥塔将其视为某种概念意识和思想方式,但利奥塔强调它们作为一种方式「游戏规则」例如,从追求到追求,改变所具有的意义「统一性」、「整体性」思考,改变为追求「差异性」与「多样性」的思维。

现代与后现代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思想和行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哈贝马斯将现代性的形成描述为一个自我理解和自我证明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启蒙运动时期,以理性主义的方式塑造现代合理的形式。吉登斯用另一个概念来界定这种现代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证实,即「自我反思」。他还认为,现代性最根本的风险在于它的自我反省,也就是说,人们根据自己对现代性的理解和设计来构建未来的社会和文化。当他们这样做时,他们的想法实际上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实验场。是市场化还是中央计划经济实施?政治上是实行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制度,还是走一元化的中央集权之路?在道德上,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是自律的,还是需要依靠某种超越的信念?

总之,不同的现代思想,不同的社会转型方案,这些不同的现代自我理解和证据,或现代自我反省,自启蒙以来,不再来自上帝,而是来自理性,来自对前现代的理性批评和现代设计。

经历了现代性的接近 3 经过几个世纪的建设,批判的锋芒现在已经转向了现代本身。重新开始类似的问题。社会规范的基础从何而来?假如理性的观点被证明是不合适的,那么它应该从哪里来呢?现代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是什么?假如不是理性的标准,那它又从何而来?假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体性」作为客体的价值和意义之源是错误的,那么主客体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呢?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人是什么」?

在现代观念中,人被认定为以理性为本质,尊重世界「最高目的」。假设这个概念被证明是错误的,甚至认为这个意义上的人已经被证明了「死」那么,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类观念呢?所有这些问题的新答案都构成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思想态度的转变。现代性始于思想对它的理解和解释,因此这种理解和解释的变化不排除它会带来从概念到行为再到现实的变化,无论它被称为后现代性还是其他名称。

这种对后现代概念的理解可能会缓解人们心中的疑虑:既然后现代社会可能还没有到来,权威理论家也不理解和肯定它的存在,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后现代性」?然而,如果我们把它解释为这种思想对时代的理解和反思,那么它首先是一种概念性的「应当」,有放弃现实的意义。

来源/作者:来源/作者:Philosophia 哲学社

采编:艾若

排版:南山

审核:永方

美工/VI:小周

●性交易应该除罚化吗?

●为什么维特根斯坦喜欢冬天?

●陈嘉映:救黑熊重要吗?

●年轻人的焦虑在于把欲望当作野心

●叔本华: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所有欲望的焦点

一起去古希腊文明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