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处暑代表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小暑大暑的内涵

一个生活小知识,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小暑大暑的内涵和小暑大暑处暑代表什么意思的基本知识,下面[大智易]带大家一起掌握。

俗话“小暑大暑不算暑,处暑以后就在暑”是什么意思?真有些道理吗?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持续高温炎热气温。普通百姓都感慨今夏太热了,盼望立刻即将来临寒露,希望能在立秋以后温度会降下去。

可是,在农村地区地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暑大暑不算暑,处暑以后就在暑。

这一句民间谚语是古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专业知识,在指导农业生产和大家日常在生活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即便到了今日,这话依旧没有落伍。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这话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在分析这一句民间谚语以前,大家首先要搞清楚,小暑、小暑和处暑节气时空分布。一般来说小暑节令在每年7月7号至8号左右,大暑节气在每年7月23~24号左右。

接下来节令便是即将来临寒露,在立秋之后才算是处暑,时间8月23号左右。

从三个节气遍布周期时间而言,恰好跨过了7、82个月。而这一段时间是夏季最热门的一个阶段,是我们一般所说的三伏天。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诗云:“是时三伏天,天气太热如汤”,讲的是三伏天热,真是如炙热的茶汤一样。

而三伏天出现在了小暑和处暑当中,是一年中温度最大而且又湿冷、炎热的日子。

那么为什么说小暑大暑不算暑,处暑以后就在暑呢?

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小暑大暑时,已经非常热了,而到了处暑之后,本来应温度降低。

可是到了8月底9月初,依然有一段持续的高温天气,温度超出35度左右,跟小暑大暑对比,天气炎热毫不逊色。

从天文学和太阳运动的角度看,夏天的时候阳光直射北半球地图,温度不断上升。到了夏至时,太阳光处在南北回归线,地球上接纳数最多的发热量。

从此之后,尽管太阳光持续南移,但地球上接纳热量比散发出去的热量需多,因此,发热量依然还在持续积淀。

到了小暑大暑时,恰好是传统三伏天,温度会持续升高,达到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