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有:听香、走月、拜祖先、燃灯、祭月、猜谜语、耍禄仔、赏月、追月、竖中秋节、乞月照月、观潮、吃月饼、烧斗香、玩兔爷、玩花灯、扎灯笼、舞火龙、抛帕选婿、窃瓜祈子、饮桂花酒、吃田螺、赏桂花等。
中秋佳节习俗的讲解
走月:明朝南京市建了望月楼、玩月桥,清朝狮子山下有朝月楼,全是游客“走月”时候的赏月圣地。中秋之夜出行赏月,上海本地人称为“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便是在月光下出行,踏过最少三座桥。
祭月即参拜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省局部地区,大家都有在中秋节夜里参拜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供桌,摆着月饼、甜瓜、苹果公司、大枣、李子树苗、葡萄等贡品。在月下,将“月神”灵位放到月有光那个方向,喜烛超燃,一家人先后参拜月亮,祈祷金佑。
赏月的习俗来自祭月,严肃认真的祭拜成了轻松愉快的欢喜。因此从古到今都是有饮宴赏月的习俗;走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婆家,以寓完满、吉祥之义。
追月都是中秋节一习俗,所说“追月”,就是过去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因此次日的夜晚,许多人也邀请亲戚朋友,再次赏月,名叫“追月”。
乞月照月:故时东莞市有一些女性坚信“月老为媒”,有利于中秋节夜里三更时,在月下魔归云燃烛,恳求月老向其商谈。流传中秋夜,静沐月光,可让女性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节月夜,有一些久婚不孕症的女性便走出校门,淋浴月光,期待百年好合,此谓“照月”。
观潮“中秋节观潮的习俗古已有之。古时候,浙江省一带,除中秋节赏月外,观潮可谓又一中秋节盛会。
月饼,也叫月团、大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中国古代中秋节祭祀月神的贡品。月饼一开始是用于祭奉月神的贡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与品味月饼,做为亲人团圆的一大代表。
江苏省中秋之夜得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风景。也是有香斗以线香编写成,上边插有扎纸的魁星及五颜六色锦旗。上海市民俗也有上香斗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