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常德而言,人口超过580万,古称“武陵”、湖南省辖地级市“朗州”。
常德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历史上被称为“川黔咽喉,云贵门户”。
在历史常德这个地名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一
首先,常德市隶属于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元江下游、理水中下游、武陵山、雪峰山东北端。
常德市东根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南县、元江市交错;西靠湘西山,与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怀化市元陵县蜿蜒的武陵山相承。
北枕鄂西山、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鹤峰县、宜昌五峰县、荆州松滋市、石首市平原相连。
乌云山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
就常德市的历史而言,礼县城头山遗址的发掘证明,9000年前,常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原始人掌握了石器研磨和陶器生产技术。
二
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疆域。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30年),蜀守张若“伐武郡及江南”,今武陵区城东建城,建黔中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湖南省常德市属黔中郡临元县,在县制下。
汉高祖刘邦成立西汉后,以“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为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
东汉时期,该地区仍属武陵县。在三国的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常德市成为东吴的疆域。
常德分为武陵县、天门县、南平县三个县。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嵩州置朗州,治所在武陵(今常德市)。
杨迪皇帝(杨光)大业初复为武陵县。武陵、龙阳(今汉寿)二县。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汉寿县相当。
三
唐朝成立后,将武陵县改为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县。
乾元元年 (758年),复为朗州。因此,唐朝的习惯被称为。 “朗州武陵郡”,或单称“朗州”。
公元1117年,即北宋时期,常德军正式成立。常德的名字起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乾道元年(1165年)南宋,鼎州升为常德府。
武陵(今常德市)管辖武陵、桃园、龙阳(今汉寿)、沅江四县。
元朝成立后,常德府、礼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礼阳路,隶属于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路。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恢复常德府,礼阳路改为礼阳府,均隶属于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路。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将礼阳府降为礼州。
四
最后,清代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礼州为直隶州。
清代常德府、直隶礼州属于岳常礼道。
1914年,岳常礼道改为武陵道,原常德府、直隶礼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道治常德。
常德各县1928年直属湖南省。常德地区成立于1979年3月24日。
1988年1月,常德地区被撤销,常德市成立了省级辖区。
目前常德市辖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礼县、石门县、礼县两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市、六个县。
另外五个管理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截至2018年底,常德市总面积18189.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8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