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鸡国是哪个国家(乌鸡国的原形焉耆)

《大唐盛世西域记》记录了唐朝三藏法师唐玄奘,旅经西域的所见所闻,这书针对历年来科学研究西域的人,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也有人认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起源于这部游记攻略,对于真伪尚未有结论。但是《西游记》中提到许多地名大全,在《大唐盛世西域记》和西域历史长河中,都可以找到原形,今日小骆驼就来聊聊乌鸡国的原形——焉耆。

焉耆国旧地,在如今的新疆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而焉耆的名称始常见于《汉书》,“焉耆国,王治员渠城”。在汉代收复西域以前,焉耆一直在匈奴人的控制下,由于焉耆位于南北方古丝绸之路交界处,有紧邻博斯腾湖这一险滩,它成为了匈奴人操纵西域的重要节点。“匈奴人西面日逐王置僮仆中郎将 ,使领西域 ,家港焉耆……地方税列国,取富给。 ”

汉朝收复西域后,在焉耆周边增设了乌垒城,都护西域,由于焉耆水源充裕,这一地区变成了乌垒军屯田的最佳选择,焉耆的农业获得了发展趋势。之后王莽篡位,对西域全国各地不够重视,使焉耆再次倒戈匈奴人,汉朝的西域统治带来很多不便。直至永建二年,班超之子班勇,破“焉耆、尉犁 、 危须三国 ”,焉耆才重又重归汉代强盛时期。

汉末,西域在汉代的控制下,赢得了短暂性的宁静,焉耆由于水源充足,粮食作物并不是贫乏,又很因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各种各样物资供应会相对冲盈,因此焉耆的实力在这一段时间相对性强劲。曹魏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相互之间占领为二十二国,而焉耆由于实力较强,让很多弱国“皆并属焉耆”。

从汉代亡国,到唐朝建立,中原王朝吵吵闹闹,西域列国都是战争经常,焉耆在此期间,都是屡次拆换借助,也曾在柔然兴起时,差点完全灭亡,在高昌的支持下才最终凑合求生存。唐朝建立后,一统中原又击败匈奴,重又收复西域。为了能抚镇西域,唐代曾设安西四镇便捷统制,而焉耆都是四镇之一,传奇名将高仙芝为镇守使。

在之后的历史长河中,皇朝兴替,政权更替,飘荡在史海中的焉耆,凭借自己区位优势,始终有自身的一席之地。成吉思汗吸引西域,焉耆为别失八里(北庭)名镇之一,清朝时期这儿设立有办事大臣,但是这时的焉耆被称作喀拉古勒,并没有战争的喀拉古勒,马上就“沃野千里,富贾绵绵不绝”,再度迈向兴盛。之后阿古柏席卷西域,喀拉古勒有沦落下来,左宗棠收复西域后它才重新恢复生机,而名称也换回了焉耆,此后沿用。

由于焉耆,古代历史以前也被叫做乌耆,并且在玄奘大师的《大唐盛世西域记》中,这里也是寺庙众多,并且焉耆中国人“勇而寡略,好自称为伐”,和《西游记》中描绘的乌鸡国多的是类似,所以有人推论,西游记中乌鸡国原型便是焉耆。

而流过焉耆的开都河,也曾被本地人称之为金兜山。开都河的水源多数为冰川融水,一路东走,流至焉耆附近时,携带了很多的细沙,沙随水流动,有时候水大风浪急,造成的水花之中沾有很多细沙,故被称作金兜山。开都河河段开阔,有十二条河都汇到在其中(长六千多米,年径流量达到30多亿立方),到焉耆时,水流早已颇为壮观,和《西游记》中描绘的“东连沙碛,两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左右有几万里远。”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