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指的是王守仁,他是明朝的思想家,并提出“心即理”创立的阳明心学广为流传,门下弟子众多,世称“姚江学派”,所以王阳明心学的60句精髓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一念抱持,成圣之要。
2.良心在我,操得其要,犹舟之在舵。
3.知轻傲,就是良心;说到这种良心,除了轻傲,就是格物。
4.心中有一种能知是非善恶的良心,所以所有的道理都在心里,那就是:心即理。
5.省官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今天的工作在于谋始。
6.虽然惊风巨浪颠沛不无,但还是免于倾覆者。
7.世界上没有善恶,它所有的善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八、赏微劳,有功者益劝;罚行亲密,有罪者益警。
9.耳朵听不到是非,节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节省了多少闲是非;知道是非就够了。
10.亲情是天生的,如果真的能抛弃,那就是种性的破灭。
11.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
12.量力可行即行,可止即止。
13.御外之策,必以治内为先。
14.格者,正也,正其不正归于正之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也是善之谓。
15.勇敢地为自己所相信的正义而战,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几千年,只是几千年的动物。
16.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武格致之功耳。
17.我已经超越了得失荣辱,但我还是无法超越生死。
18.一切真理都在心里,所以不需要外部需求。
19.第一件事就是读书做圣贤。
良心,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21.天理在心里,但由于世俗的沉浸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幸福,却被蒙蔽了。
22.只要用良心发财,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23.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诽谤,不仅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坚强内心的机会。
24.所谓“大学”“格物致知”,也就是所谓的“中庸”“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都是所谓明善为诚身之功,非明善之外也有所谓的诚身之功。
25.天理虽然在心中,但是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中,天理就很难表现出来。
26.只要你一直擦拭你的心,让你的良心不被别人的欲望所掩盖,你就能成功。
27.只有圣人才能无悔,无不善,无不诚。
28.我们心中的良心是应对一切的法宝,不需要去外面寻求任何帮助。
29.在动处加工,不要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30.恐怕我们的同龄人还有一善成名的意图,拒绝专心于此耳。
31.良心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把一切和我们自己作为一个整体,对一切说,我爱你的爱,痛苦你的痛苦,悲伤你的悲伤,快乐你的幸福。
32.每个人天生心中都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天生就能知道是非善恶“良知”,而且做圣贤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33.人一定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除思念私欲的心,才能克除思念私欲的心,才能实现自己。
34.昨天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睡,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加分毫?因此,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35.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为耻。
36.知行合一的学习,我们的同龄人却口说耳,知行合一的邪恶是什么?
37.不谈别人的是非,在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成自己的私欲来克制。
38.每个人都是圣人,没有人比任何人都差。
39.服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道不可屈。
40.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要刻意追求。
41.真理已经在我们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为了验证这个真理,事实上,最终的目的是磨练我们的心。
四十二、道之全体,圣人也难以语人,必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43.生死关容易过,但心中的关却难过。
44.行舍即休,这身浩荡浮虚舟。
45.圣人只是一能之尔,能处正是良心。
46.信走来都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47.夫志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也不得也。
48.心狭为祸根,心旷为福之门。
49.静不是静,动也不是静。谨慎恐惧是思想。为什么要区分动静?
50.千万不要先用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会先变得邪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失去良心。
51.志不立,天下无能为力。
52.只要敌人心中有疑问,这场战斗就会赢。
53.是故意寻求安静的,是为了越不安静的耳朵;丈夫妄想就动,照心不动。
54.天下之事,有的看似礼貌,但本质上不礼貌;有的看似不礼貌,本质上却是礼貌。
55.忽中夜悟格物致知的目的,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对事物者误也。
56.因为一念之间,人之善恶。
57.随时随地变化变通,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58.所有不能谋始、不能轻易相处的作弊者,也都知道自己的心不能诚实,良心也不透彻。
59.要深信弗疑,不顾力田,乃克有成耳。
60.没有善恶之体,有善恶之动。知善知恶是良心,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心学名言
1.如果没有尊重和信念,就必须有轻忽慢易的意义。
2.全心全意知性知天,就是生知安行事。
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盘针,万化的根源总是在心里。
四、破山之贼,易 打破心中的贼,难。
5.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就知道,知天。
6.身之主是心,心之发是意,意之本体是知,意之所在是物。
7.心狭为祸根,心旷为福之门。
8.夫学贵得于心。寻求心而不是心,虽然它的话出于孔子,不敢认为是的,但它不如孔子?寻求心,虽然它的话出于平凡,不敢认为是非,但它出于孔子?
9.天理就是仁心。
10.夫万物之理,无非于我的心。
11.我的心有自己的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1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3.汝以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这颗心不动,随机移动。两颗心光明,也复何言。(临终遗言)
15.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心,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病狂。我安得而不是病狂。还有失去心的人。我安得而不是失去心。
1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然凡夫俗子,都可以是圣贤。
17.却笑着颠倒过去,在枝叶外寻找。
18.心中还有一面镜子。圣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普通人的心就像一面昏暗的镜子。近世格子说,如果用镜子照,就要努力工作。我不知道镜子还晕。我怎么能照呢?先生的格子,就像磨镜一样,使之明亮。努力工作。明确后,没有废弃的照片。
19.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奉献就是奉献。
20.人的心是自然的。圣贤的书,比如写真生动,却以大致的形状表现出人们的真耳。它的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的东西无法传播。后人认为圣人的画是复制抄写的,而妄自分析增加了他们的技能,他们的失真就越远。
21..人心之得的正者是道心;道心之失的正者是人心。
22.如果自己是君子,让人变成恶棍,也不是仁人忠恕同情的心。
2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24.夫学贵得于心。
25.抱志如心痛,一心痛,怎么能说闲话,管闲事?
26.圣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只是一个明亮的,然后随意回应,没有说没有照片。没有过去的形状仍然存在,没有照片的形状是第一个。如果后人说,欲望是这样的,就是背诵圣人的学习。
27.信走来都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2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2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0.全心全意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有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早寿不二,修身以今是'困知勉行事。
31.当你没有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和汝同归于寂;当你来看这朵花的时候,那么这朵花的颜色一时明白了,就知道这朵花不在你心里。
32.一有谋计之心,虽正谊明道,也功利耳。
33.这颗心无私欲之蔽,即天理。
34.必须在心体上努力工作。凡明不能,行不去,必须反对自己的心。可以通过。心体明就是道明。
35.身体的主人是心,心的发展是意,意的本体是知,意的所在是事。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是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