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一首《雨巷》足以永垂文学史。除了他才华横溢的诗人身份,他正直无畏的革命家形象也令人钦佩。
1949年,戴望舒被“亲日”言论陷害。
为了摆脱冤屈,他决定离开香港,回到北方,不顾朋友的挽留。
当时哮喘折磨了他的不成人形,他还是坚持:
“我不想再留在香港了。我必须去北方。即使你死了,你也必须光荣地死去。”
一、光荣地生活
戴望舒出生于浙江,1905年。
当时他才17岁,就已经开始陆续发表作品了。
他和朋友张天翼、施蛰存等成立了文学协会。有朋友陪伴,朝着理想出发,此时的戴望舒都充满了青春的精神,英姿飒爽。
1923年,他在上海大学文学专业学习期间,学习了大量的先进知识,树立了为革命奉献一生的理想。
戴望舒非常喜欢读书,经常看书如命。后来在欧美留学的时候,他经常拿着一本书坐在塞纳河旁,如痴如醉。
也正是因为这种阅读态度,滋养了他已经拥有的文学天赋。
戴望舒的诗在现代诗坛独树一帜,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境界。
1946年,戴望舒因支持爱国运动而被国民政府追捕。不得不,1948年,他带着家人逃到了香港。大陆解放后,他听说自己享有亲日名声,非常生气。即使他患有严重的哮喘和非常困难的身体,他也决定回到北方。
在他心中,即使他死了,他也不想被污名所染。
然而,戴望舒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在爱情中,他经常威胁对方不要离开他,而在革命事业中,他也是如此。他英年早逝,爱情悲剧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
二、三场爱情悲剧
爱情之路,戴望舒,极其坎坷。
1927年,戴望舒和他的朋友杜衡跑到施蛰存处避难。在这里,戴望舒遇到了施的妹妹施江年。
他们有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但最终因为性格不合而分开了。
戴望舒当时很难走出阴影。为了帮助他,他的朋友穆时英把妹妹穆丽娟介绍给了他。
两人一见钟情,尽管年龄相差很大,他们还是很快就结婚了。
但生活,从来没有结婚过,闪婚的后果是,两人经常发生冲突。
在穆丽娟心中,戴望舒不仅性格不好,而且一直记得施江年,没有把她放在心上。因此,尽管有了孩子,穆丽娟还是决定离婚。
当戴望舒收到她离婚的意愿时,她坚决不同意。
为了挽回,他写了一封“绝命信”:“现在幻想破灭了,我选择了死亡,我拒绝了离婚的要求,因为朵朵(大女儿戴咏素)已经 5 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担心,所以我用死来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
戴望舒把话说得很好,但穆丽娟还是不为所动。
事实上,失望从来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
在这件事上,穆丽娟的决定超出了想象,戴望舒不得不同意离婚。
戴望舒的第三个女朋友,名叫杨静,比他小,比他小21岁。
在世俗的阻挠下,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不幸的是,他们仍然没有坚持下去,就像魔咒一样。
1948年,杨静爱上了一个年轻人,决心与戴望舒离婚。
戴望舒不情愿,但还是留不住一个已经爱上别人的女人,他人生最后的婚姻还是破裂了。
三、时运不好的诗人
戴望舒短短40多年的人生,经历了三段失败的感情。而且事业上,他也经常碰壁。
诗人的伟大可能就在这里。他们不会因为挫折而放弃,只会在世界上留下铁骨。
作为一位时运不佳的诗人,戴望舒心中充满了抱负,但却不为那个时代所包容。
解放后,属于他的时代来临时,他又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戴望舒回到北方担任出版总署。他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当时他的哮喘比较严重,上楼梯很难。
为了恢复健康,他做了手术。在休养期间,他非常关心人民主专政的法语翻译。所以为了提前出院,他决定在家治疗,给自己打麻黄素针。
1950年,戴望舒因用量过猛而与世长辞。
朋友卞之琳在悼文中写道:
“望舒的突然去世,最让我哀悼的是他在旧社会没有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现在我正要向新社会展示他的才华,但突然来不及了。”
我在黑暗中走了大半辈子。当光明来临,我可以展示我的拳头和脚,戴望舒去世了。如果他不太内向,也许他的生活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