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名的端午古诗词大全(关于端午节知名的名句)

端午诗词10首:门口艾蒲青,湖上鱼龙舞!

今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端午,与新春佳节、清明时节、中秋佳节合称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佳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当选全球非物质遗产的节日。

这一节日,担负起历史时间的厚实,带上一脸苍桑,踏过2000很多年飘荡风风雨雨,仍然印记在中国人的情结里,它包含的文化艺术聪慧依然启发着如今的我们。

01

浣溪沙·端午节

宋·苏东坡

轻汗略微透碧纨,明代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条轻缠红玉腕,小符斜挂绿云鬟。

丽人相遇一千年。

略微小汗湿透翠羽薄绸,端午一定要浴兰汤。参加者人潮人海,梳妆后剩下来的香料胭粉随水流入河中,铺满水面。

把那五彩花线缓缓的缠在淡青胳膊上,小小符篆斜挂在发辫上。彩条缠玉腕,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庆贺。

02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石团。

死者良自苦,现代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流,丢命求所难。

“浴兰”指古代人端午“浴兰汤”的习俗,用中草药煎水淋浴间。由于粽子用棉线缠紧,所以“彩缕碧筠粽”。早期粽子要用黍米做出来的,又称粽子为“角黍”。

唐朝开始使用檽米取代黍米制作粽子,颜色泛白,味道香甜,因此描述粽子为“香粳白玉石团”。之前这端午节就是用来悼念屈原的,但如今,成为了人声鼎沸的节日。诗人不但五味杂陈。

03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乡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乡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红彤彤的石榴花盛开乡村。往日在家里面大家都已经吃完二只一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草。又忙于储药、配液方,祷告一年安全没病。

忙完了这种,已是太阳西沉时候,亲人早把下酒菜备齐,他就兴高采烈喝起酒来。诗人一生凄苦,趁着节日,一扫往日压抑感。

04

端午节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予我一枝艾。

故友看不到,新思维千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角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五日端午,你赠予我一枝艾叶草。故友看不见,新交往的知心在万里之外。往日为国尽忠得人,如今满头白发。虽然三湘和这儿间隔较远,依然想从司马迁那里得到抚慰和勇气。

在诗里端午快乐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可奈何,但是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依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豪情壮志。

05

端午节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

事古代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性保昌。

忠诚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时节恰好是盛夏,所以此时白天变长。在回去的时候,大家食用冷盐水浸青梅,饮酒取乐。木槿花繁茂,芦苇叶传出芳香,心情舒畅的唐明皇祝福天底下安康长寿,来显示皇恩浩荡。

06

竞渡歌(段解)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没出郡斋外,湖上早闻齐合音。

使君出时均有准,马前已经被红旗轿车引。

海峡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轿车开,两龙跃起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接近,两龙望表注如瞬。

崖上人呼劈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主题活动写的更为惟妙惟肖。“鼓声三下红旗轿车开,两龙跃起浮水来。”

鼓师打鼓,连声喧天;船浆飘荡,船像飞龙一样飘飘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景、在场的喧闹气氛描绘的淋漓尽致。

07

贺新郎·端午节

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祛暑。

子女陆续夸完毕,新样钗符艾虎。

早就有、游客观渡。

大哥逢场慵作戏,任陌头、青春年少争狮象。

溪雨急,海浪舞。

灵均漂亮高如此。

忆人生经历、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古后,波底垂涎三尺角黍。

又说成、蛟馋龙怒。

把似如今醒到,料当初、醉**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载。

此篇为端午节吊古佳作。上阕写端午时分的节日风景,追梦少年穿着盛放,龙舟争渡,而诗人只因年龄大,对于此事兴趣寥寥无几,这也是情结不一样。

下片赞美屈原的品性,指责端午节投粽子的习俗,称之为对屈原的忽悠,感叹世无皆醉我独醒。思致超妙而文采风趣,金源曲先声药业。

08

南乡子·端午节

宋·李之仪

毛毛雨湿傍晚,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诱人。

空向梁间觅宿痕。

驿栈犹如村,好事儿没有人载一樽。

只有莺声知此情,殷情。

恰如那时候枕边闻。

全首词借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愁肠。上阕写端午节的景色。端午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较为萧条,追忆往日热闹岁月。

下片抒发感情,旅居生活在外面的诗人端午节并没有朋友陪伴,欢喜的事儿仅有自己一人享有。表现出了心里的孤寂,寂寞之每日闲情。全首词深婉委婉,表达自身孤单,孤独的情绪

09

渔家傲

宋·韩愈

五月榴花妖媚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就是浴兰季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未肯惊破纱窗网梦。

上阕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垂柳”“角粽”等端午的标志性景色,说明了许多人在端午节的快乐心情。下片写端午大众的沐浴更衣,饮尽雄黄避邪的习俗。后边随后抒发感情,表达了一种离情别绪的情思。

韩愈《渔家傲》所写的深闺女人,给观众留下想象中的室内空间:享受粽子后,未出阁的女孩子,在家休养,梦醒之后想出去踏春而走。表达了深闺女子情丝。

10

端午节日

唐·殷尧藩

青少年新春佳节倍痴情,变老没想到感叹生。

无效果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到老,榴锦每年照眼明。

千古贤愚同转瞬,几个人淹没几垂名。

作者本来已经年迈,“无效果艾符趋习俗”即是有心无力,还包含看穿繁华身后空虚的无奈和凄凉。

那时候安禄山之乱已经过去了,恰好是元和中兴前后左右,民间日常生活境遇尽管明显改善,但作者由于自身的年老体衰,又预料了晚唐太监与藩镇矛盾的必定,因此即使在端午节,他还是散漫而痛苦,期待“蒲酒话升平”。

“千古贤愚同转瞬,几个人淹没几垂名”。上千年当中,圣人和傻人同归黄土层,有几个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千古?诗人发出时光流逝,几**芳的感叹。